在2019年考研调查中,燕赵网提出了“你为什么选择考研?”的问题。
其中,相当一部分人对本科专业不满意,希望学习更有发展前景的专业。
然而,在做出选择之前,你真的了解盘问吗? 你知道如何在职业课上拉开与对手的距离吗?
↓ ↓ ↓
1.注意! 交叉候选人应特别注意什么?
01.有些专业可以接受质询,但是会要求有一定的基础,比如一些艺术类专业、建筑学、城乡规划相关专业等。如果没有基础考研跨专业需要加试吗,以后的学习也会遇到困难基础不够。
02、部分专业因其专业性强,仅限于本科专业。 一般来说,很多医学专业都有限制。 如果你的本科学位不是法学,就不能申请法学硕士(Law),只能申请法学硕士(Non-Law)...
03、跨专业考研只针对学术能力相同的考生。 初试科目以各学校公布的招生简章为准,一般不需要额外考试。 但有的学校在被录取后,要求交叉考生修读一定数量的专业基础课学分。
04、跨专业考研和本专业考研复试和初考要求相同。 分数线也是一样的。 你不会因为你是考官而降低要求,也不会因为你没有基础而提高分数。
05、如果想从理工科考人文社会科学,首先查一下有没有专业衔接的专业,比如新媒体技术、法医学、教育技术,都是工科结合的。人文和社会科学。
06、人文社科交叉专业存在一些相对冷门专业。 比如:哲学、历史学、政治学、民族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等,这些盘问难度较小。 由于申请者较少,竞争压力较小。
二、重要! 跨界候选人需要突破几个方面?
1.信息战⭐⭐⭐⭐⭐
对于一些跨考生,特别是跨学校、跨专业、跨地区的学生来说,信息渠道过于狭窄,大量时间浪费在收集完整、准确的信息上。
一定要在网上尽可能多的收集信息,了解目标专业是否有跨专业的限制,导师的研究方向是否适合自己等等。
当然,如果能联系到考同一专业的学长学姐就更好了,能问到很多有用的信息。 只有前期收集好“信息”,才能保证后期的审查不会偏离大方向。
2.时间战争⭐⭐⭐⭐⭐
参加跨专业考研的考生必须及早做好专业课程复习的准备。 如果准备时间太短,复习时间就会显得仓促,影响复习效果,给自己带来额外的心理压力。
您可以从扎实的教材开始,扩展您的知识。 力争7月份之前吃透专业课,暑假期间围绕教材做笔记,做真题; 9月招生简章发布后,根据大纲重新规划专业课复习方向。
如果选择院校和专业的参考书目太多,或者根本就没有参考书目。 我们要学会选择和缩小测试范围。 根据历年真题,可以找到80%的高频考点,然后看课本、记笔记、背高频考点等。
3.心态大战⭐⭐⭐⭐
对于考生来说,短时间内对一个全新的学科有更深入的了解并不容易。
尤其是在专业课上分配了大量时间,但效果却不是很明显的时候。 这个时候,难免会怀疑自己。
遇到这种情况时,不要独自郁闷在那里,多查找原因。 是因为你花太多时间看教材而忽视实战训练吗? 您还可以与您的老师或同一专业的同学/同学交谈。
3.揭晓! 质证和考研的真相到底是什么?
大家对跨学科考研的认识常常陷入一些误区,比如以下——
1、复试会不会因为专业基础不扎实而受到歧视?
这只是所谓的“经验谈”,但事实并非如此。 面试的时候,即使导师问了你很多跨学科的问题,也不代表他歧视你。
在考核难度上,导师对自己专业考生的考核标准会更加严格和深入。 很多时候,对于其他专业考生的考核标准会相对宽松。 他们只需要能够回答问题并表现出逻辑思维能力。
很多情况下,复试被拒绝是因为老师综合比较后认为该学生不适合在本校读研究生,而不是歧视。
2、交叉检验费时费力,没有竞争优势?
别以为你选择参加交叉考试,你大学四年所学的专业就白费了。 你应该更多地了解你的本科专业和交叉考试专业之间的联系。 毕竟从文科直接跨到工科的只是少数。
如果最终进入复试,那一次的复试经历很可能会成为大家的闪光点。 有些导师就喜欢盘问学生,欢迎不同学科背景的学生在一些小方向和深入领域丰富自己的思维路径和研究。
比如,如果你本科专业是语言考研跨专业需要加试吗,那么报考新闻传播学跨文化传播研究的优势是其他人无法比拟的。 所以,有时候,跨学科并不是你的缺点,反而可以让你成为独一无二的人。
3. 跨专业导师是否更喜欢同一学校的考生?
该校考生的优势在于可以观摩目标导师的课程,联系自己想要报考的老师,提前与老师沟通自己的想法和计划。 这是大多数交叉考试考生所不具备的优势。
别太担心。 导师录取学生的最大标准是是否适合、是否能取得一定的成绩。 他们不会仅仅因为你们来自同一所学校就选择你。
你可以通过百度、院校官网、中国知识基础设施等了解导师的生平、研究方向、学术成果等,也可以在复试前联系前辈,了解导师的情况性格。
当然,你也必须知道导师过去几年是否招收过跨专业的候选人,是否排除了这样的候选人。
本文来自新东方在线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