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越南出发的游客,如果是河内、胡志明市等大城市的中产以上阶层,在出行上与普通中国人基本没有区别。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文化依托抖音、小红书等网络平台以及国内网剧平台输出到东南亚,让中国明星、中国剧、网红目的地在越南基本家喻户晓,所以中国可以借此机会大规模输出旅游目的地的形象,吸引更多的人去旅游。
2019年在越南进行市场调研时,大部分15-25岁的女性群体最想去中国旅游的是重庆和凤凰古城。 后来我们才知道,这是因为他们当时在越南非常有名。 两名队员的家乡分别是重庆和怀化(凤凰古城附近),也算是中国文化输出带来的一点经济效益。
其他越南群体对中国旅游的印象更倾向于北京、上海、西安等最著名的经济或文化古城,这说明我国其实还有很多不为越南人所知的好地方,即使他们是近邻。 就认知输出而言,我们可能拥有,但还远远不够。
中越边境友谊关,原名镇南关,为笔者个人游历时所摄
缅甸、老挝、柬埔寨、泰国:天然亲华,主打近境旅游
至于中南半岛的缅甸、老挝、柬埔寨、泰国这四个国家,自然离中国更近一些。 他们不仅在贸易方面高度依赖中国,而且在安全方面也非常依赖中国。
因为越南在南北统一后爆发出极具侵略性,吞并了柬埔寨,沦为老挝的附庸,甚至在柬泰边境与泰国开战。 我在泰国与老一辈商人聊天时,对方表示感谢中国出兵支持泰国在北方的反侵略战争。 此话一出,当时的张二和尚不解,解释后才知道这是“美丽的误会”——当然,如果国家当年决策时确实考虑到了这一点,这将是一种远见。
所以,除越南外,中南半岛各国,无论贫富、城乡,与中国的友好度都比较高,普遍都比较高——就是因为越南的存在。 熟悉东南亚的人都知道,在当地流传着一个绝妙的比喻:东南亚的村民认为越南是老大哥,不服就要挨打; 不过因为北方有华人大boss,大哥现在也不敢轻易打人了。
在这四个国家的中国人中,有相当数量的缅甸人和老挝人聚集在芒市、临沧、景洪、蒙自、个旧等地从事边境贸易和工作,买卖玉器、木材、橡胶制品(与中国相比)。 对于普通人来说最重要的应该是乳胶枕头)等等。 这四个国家能来中国的人,基本上都是勤劳的,所以他们的工资几乎和中国人一样。
缅甸人和老挝人普遍聚集在芒市、临沧、景洪、蒙自、个旧等地
疫情前,中国有不少,有几十万常住人口。 就旅游而言,基本上是近境旅游。 每次费用不到2000元,时间基本在五天内。
如果我们旅游部门的宣传做得更好,相应的旅游开发和服务也做得更好,即使是云南的丽江、大理、香格里拉、腾冲等地,也应该是东南亚国家不错的旅游目的地。 此外,正在中南半岛铺设的泛亚铁路,将大大方便人员往来。 我们有理由相信,疫情结束后,会有更多的东南亚人来到中国。 他们还可以在赚钱的同时享受更好的地方。
中老铁路和泛亚铁路示意图
新马:我更喜欢寻根之旅
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作为典型的华人国家越南人到中国留学条件,人们对在中国的工作、生活和学习非常熟悉,他们对华人社交网络、媒体和娱乐平台的使用与普通华人几乎一模一样,几乎没有语言理解障碍。 几乎可以和中国游客种草打卡的过程完全重叠,所以在旅游消费上,两国和普通中国人几乎没有区别。
和中国的各种国内游记一样,如果把“中国”这个词换成新加坡/马来西亚,报告也是有效的。 自驾游等出行方式,只要是中国境内居民,自己的驾照加上科目一,基本可以拿到中国驾照,难度不大。
对他们来说,只有两个限制,一是必须提前申请入藏证,二是跟团去西藏旅游,而且中国大部分酒店不接待外国游客。 这两个地方是我们从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游客那里得到的主要反馈。 他们有点麻烦,以中国旅游业的实力暂时解决不了这个问题。
此外,在中国的旅游目的地方面,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旅行者有一个特点:喜欢旅行寻根。
鉴于东南亚特别是马来西亚华人的祖先基本来自中国的潮汕、福建、海南三个地区,所以很多马来西亚华人在中国基本都有远亲,有的可以在网上查到他们的名字族谱,让广东、福建、海南三地成为新加坡、马来西亚游客必去的目的地也就不足为奇了。
马来西亚华人在当地法律意义上是二等公民,但他们始终没有放弃对华人身份和文化的认同,这是难能可贵的。 抗战时期,大批南洋人回国参战,南洋抗战捐献的善款不计其数; 后来,马来西亚政府直接拒绝承认和资助华文学校,而当地华人也咬紧牙关开设了很多独立学校,坚持华文教育。 他们不辜负中国,我们不应该将他们拒之门外。
马来西亚吉隆坡孔子独立中学越南人到中国留学条件,作者个人旅行时拍摄
东南亚国内旅游前景广阔
我个人对印尼、文莱、菲律宾了解有限,不敢多说。 例如,绝大多数在中国旅行和生活的菲律宾人都在上海。 这可能与中菲签署的服务贸易协定等有关。
东南亚其实是一个很大的概念,不是三言两语可以完全概括的。 毕竟,东盟十国加起来就有十亿人口,人口规模和中国处于同一水平; 中国在国外的商业和政治活动很多,但如果我们不主动或被动地了解我们的目标,我们将对当地社会一无所知。 运行规范。 如果不深入了解当地的文化和历史渊源,很多东西就会无根。
东南亚有哪些民族? 国家和派系之间的政治和经济关系是什么? 普通人如何看待彼此(以及中国)? 如果中国做了A,某国老百姓的反应可能是B还是C? 这一点需要大学的东南亚语言系发起,商界和政界的合作,系统地学习,真正和各国老乡打交道,而不是坐在房间里做翻译,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了解这一点。 一群国家被吸引到中国的前线。
另外,作为一名旅游工作者,我一直“吐槽”我国的旅游签证太难太贵。 东南亚只有新加坡和文莱可以免签前往中国。 在蓬勃发展的APEC和RCEP框架下,这确实不够。 旅游业也一直在推动简化旅游签证,甚至免签旅行。
既然中国的目标是融入东亚和东南亚,那肯定不仅仅是政府之间的交流,普通民众之间的交流同样重要甚至更为重要。 只要一个东南亚老头来过中国,亲自来中国,了解中国的美景和美食,体验中国各地的民俗风情,多和中国人聊聊天,聊聊世界——英美媒体对中国的抹黑基本都会变成废话,毕竟眼见为实。
北京天安门城楼上除了写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之外,还有一句“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 旅游是各国人民交流、交流的好方式。 我们认同这一点,并朝着这个方向,努力为共和国的伟大理想贡献自己的力量。
来源|观察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