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语学校面试辅导,双语学校面试自我介绍

行业动态2023-10-10 11:46小留

留学文章开头

现在出国留学的学生越来越多,出国留学可以开阔眼界,也能学习不一样的教育体制,而且国外名校众多,教育水平也一流。下面小编就来和大家说说“如何用十小时攻克双语国际学校面试?这里有一份通关指南!”这个问题

今天我主要讲的是关于面试的部分,面试其实对于中国家长和中国孩子是非常头疼的一个环节,不管是几年级,要开始面试的时候家长就会头疼了。我是十几年前自己去美国读的本科,然后在美国读了心理学和经济学两个专业,然后在美国工作了以后,回国就一直开始在做教育了,留学教育和国际教育。

其实我回想起我的人生,面试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我印象特别深的是我当时申请美国大学、美国本科的时候,我不是上海人,我是江苏常州人,我当时在常州的一个非常好的公立高中,我当时申请了一个非常好的学校邀请我来上海面试,我当时脑子是懵的。我当年托福考了109分,我印象特别深,当时那个学校的老师说这个中国学生怎么能把托福考出这么高的分数,而且是一个三线城市一个公立学校的一个学生,他其实是比较难以置信的。但是当时我跟招生官面试完的时候,我的感觉是非常糟糕的,因为我完全不知道该说什么。我印象特别深,当时面试完了以后还让我写了一篇作文,这个作文是告诉我一个你经历过的挑战,非常典型的,从我现在的角度来看非常容易攻克的一个作文,这个太好写了。但是我当时写的是啥呢?我当时就写我准备美国申请难,受了很多阻力,因为当时公立学校,公立学校基本上是全常州最好的一个班,我们希望出高考成绩,然后我就说我受到了各方的阻力,然后我就埋头苦读,每天读五个小时的书,然后最后考到什么分数,获得老师认可,大概就是这样一个套路,一个作文写完了。写完了以后,我现在回想起来觉得无地自容。当时这个老师面试完了以后就给我反馈,你的作文表达其实跟你的托福分数是非常不相匹配的,就是感觉不出来我是一个托福已经考到109分的学生。但是我现在回想起来,我非常能理解,因为我后来每次都是去面试,当我们要去求职的时候,我大二开始申请工作的时候,大二自己找工作就要开始面试,面试真的太重要了。直到我去了美国,我觉得到了大二、大三的时候,我都没有很好地掌握了面试的技能,我真正觉得我掌握面试技能是从我在美国开始工作了以后,不断地去训练,我不断地会去看别人面试了,我才意识到面试的门道这么多,而且它看上去是一个求职或者是求学非常重要的一个工具。但更多时候,它其实是取决于你英文长期的积累,你对你自己的认知以及你对你自己的定位,这是非常重要的,这是真正考察学生的。

我刚才介绍了我自己的经历,我现在做的就是3-9年级学生的国际教育规划,包括美国中学的长期规划,包括国际学校申请的长期规划和短期规划。学校申请有非常多的内容,今天我就讲面试,因为我觉得这是很多家庭非常大的一个痛点,我希望能花些时间把这个东西讲清楚,能让家长理解怎么去帮助孩子面试。

今天我的讲座主要分三个部分:面试种类、面试长期提升方案、面试短期提升方案。

面试种类

面试种类分为七大常规类的问题和七大非常规类的问题。这个是我的团队经过了我们至少3-4年的对上海所有的国际学校的面试分析、考试类型的分析总结出来的七大常规类问题和七大非常规类问题。

我们先来看看七大常规类问题是什么,七大常规类问题包括学术兴趣、兴趣爱好、性格特点、重要的人的描述、经历、经验、价值观和学校匹配度,这七大常规类问题。这七大常规类问题基本上是所有的国际学校或者是我们说所有的,不管你参加什么面试,哪怕你在求职的时候,你去找工作的时候,招生官或者是你的面试官都会去问你这个问题,他的核心就在回答我是谁这样的一个问题。这类的面试60%的学校都会去考核的,初升高的时候,平和、复旦WLSA、包玉刚、星河湾这类学校非常喜欢问这样的问题,七大常规类问题。

七大非常规类问题,考核学生的就不仅仅是你是谁的问题了,七大非常规类问题考核学生的是你的情商、你的团队合作能力、你的自信程度,因为它包括话题的讨论,它考核你看这个世界问题的深度。比如说我今天还在跟我一个学生聊天,他上午刚考完尚德。我说考什么了?他说准备的都考到了,有一个题目没有准备过,我说是什么问题?他说老师问他你认为中国最大的问题是什么?这类的问题就是偏话题讨论的,那是考察学生的世界观,这类问题虽然很难准备到,但是需要帮助学生去促进他的思考和促进他的思想。我随手就问了我们班的学生,刚刚考完的题目,大家一起来讨论一下,大家就七嘴八舌发言,发现其实小朋友想象的没有我们那么的简单,有一个学生说,我觉得现在中国最大的问题有两个,一个是人口问题,一个是贸易战的问题、经济问题。我今天的这个学生讲的是什么呢?他说我认为中国现在最大的问题是环境问题,所以其实每个同学他都能有自己的一个点,他的出发点可能去帮助他形成一个完整且重要的在话题讨论的部分。

剩下的还有阅读理解,阅读理解是什么意思?面试的时候阅读理解跟阅读时候的阅读理解是不一样的。比如说以前平和非常喜欢考的是拿出来一张纸上面有大概三四段,他让学生读一读,然后学生读完了以后觉得自己读的还不错,结果老师把纸一收,这时候学生就惊呆了,他以为老师要看他的发音,他生词会不会读出来,结果学校考的是你读完是否能够理解,这个阅读理解有的时候比面试的阅读理解还要更难,这个是非常关键的。

第三个,描述图片,这个是位育和平和都爱考的两种题目。一张图先描述,老师就看着你描述,发散的描述,然后他会针对这个图片去问一些问题,很多美高的学校也会用这种方法来考核学生,这个是考察学生的观点能力。比如说今年平和考到的一个题目就是一张图上有一本书,书上面放了一个电子阅读器,他也不告诉你为什么,也不问你任何问题,你想到什么就讲什么,学生可以发散思维。可能学校期待的更多的是你能围绕它去展开一个对电子阅读和纸质阅读的讨论,你认为两种阅读方式在现代生活中给你带来了怎样的依附和不依附,他想要考察的是这个。

公共演讲也是很多学校爱考的,最主要的代表就是七宝德怀特,以七宝德怀特为代表,公共演讲是他们非常爱考核学生的一种形式。给学生3分钟时间准备,然后要讲3分钟,其实很难的,对很多学生来说话题也比较的多样性。

第五个是辩论,往年有很多很爱考的学校,比如说世外、交附IB都是以这个团队的方式进行辩论。他考核学生什么?在团队中的一个协作,以及你的表达自信程度。辩论的时候,一对一面试很多时候感受不出来,但是在辩论的时候,学生的差距是很明显的,尤其是很多学校会设置自由辩论环节,学生自己主动发言举手来讲,很多没有勇气或者是不自信的孩子,他哪怕英语口语再好,在这个时候不发言,学校也会对他的能力产生一定的疑问。

接下来是小组项目,小组项目也是七宝德怀特和交附IB非常喜欢考的内容。他们会让学生围绕一个主题做一个poster,比如说花20-30分钟,然后让每个学生来展示这个poster的一部分。这时候你就会发现不仅考察团队合作能力和演讲能力,他也考察你的应变能力,因为我们之前就有学生发生一种状况,比如说在做poster的时候自己做得很好,已经规定好了每个组员讲什么,结果没想到其他组员把他讲的东西讲掉了,在这个时候你该怎么去随机应变,这也是非常重要的。

最后就是短句role play,这个是大家知道的常熟世界联合书院UWC非常喜欢考的一种形式,让你上来演个戏,给你一个情景来表演一下。

说了这么多,接下来给大家看一些真题。之前,交附IB考了这样的话题讨论题,总共五道题目给学生看两分钟,然后就要做一个问答。前两个题目还比较简单,到后面就已经变成口答了,他要看的是学生对话题的掌握、对自己的认知,以及他对不同话题探讨的深度。世外去年考了一个辩论题目,理想人才应该以人为本,以人为主,还是以智为主,像这样的话题讨论是比较偏世界观的,他考察你真正的思想能力、思索能力以及你的阅读能力,因为你是否能够找出来比较合适的例子支持自己的想法,你是否能够用非常犀利的语言或者是非常自信的去讲出自己的想法以后还能反驳对方,这是非常重要的,在辩论的时候。

中国学生转轨国际教育面试遇到最大挑战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其实我自己感觉面试对中国的学生很难,我辅导过非常多的学生,包括今年我们也碰到过好几个学生在12月份考完平和以后面试没过,着急了,都是学霸学生,华育这样的学生,面试没过着急想要补,然后来找到我们说要补,一补我发现确实跟他们平时的考试能力有非常大的差距,我觉得这是不能怪学生的。我回想一下我自己的教育经历,我也能非常理解,为什么?面试对学生来说struggle很大。

我们来看一下这个挑战,这个是我个人觉得中国学生在转轨国际教育的时候碰到的一个最大的挑战和最大的一个不同,首先是经历的不同,中国学生的经历是非常少的,他们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身份认知,他们认为自己的主要身份是学生,他们想不到作为学生以外的其他的经历。美国学生或者是一个在国际教育里面的学生,他的经历是非常丰富的,他不光是一个学生,他可以是一个社团的社员,他可以是学生会的一个部分,他可以是一个竞赛的部分,他可以是一个运动队的一个部分,他的经历非常的丰富,他每个星期会花很多的时间在除了学习这件事情上。所以当他听到一个话题的时候,他想的不是我作为一个学生我怎么回答,他想的是我作为一个孩子、我作为一个人应该怎么回答,这个部分他们已经有不同了。

接下来再看第二个部分,第二个部分在于表达。中国学生的特点就是做了10讲8,做了8讲6,美国学生是做了6讲10,做了10恨不得给你讲到20,真的是这样的,这个是非常大的文化差异,这个文化差异是跟我们整体的国家文化相关的,这跟学生他自己是没有关系的,这跟他所处的环境是相关的。在学校,没有老师会关注他个人的一个想法,也没有老师去问他关注他个人的一个想法,他自己的想法不是那么重要,也没有人去问他。在美国是完全不一样的,在美国你讲什么都是对的,讲什么都是有道理的。我以前刚到美国的时候上学不敢发言,上课都听得懂,然后做题目也都做得出来,老师一问个啥我就不敢发言了,为啥?生怕自己讲错了。过了一段时间我就敢发言了,为啥呢?我听了一下,我就观察,我先听听那些美国同学讲的啥,我觉得他们讲的也不咋的,但是老师还对他们竖起大拇指说不错不错,这个观点很好,其实很多讨论就是这么形成的。很多讨论可能就是从一开始比较基础的观点再上升到比较中层的观点,再上升到比较高级的观点,你一定要开始讲你才能讲,你不开始讲,你永远都讲不好。当我克服自己这个想法的时候,我立马个人感觉我的个人表达好了非常多,这个是跟我们的大环境有关的。我经常给同学举的另外一个例子就是美国的选举总统都是要去各州、各个学校、各个地方去做讲座的、做演讲的。

总结一下,缺乏经历是输入不足,表达能力是输出不足。我们怎么来克服这个外因来帮助自己的孩子呢?这是一个长线的规划。我先讲长线的规划,我们要有表达能力,我们不管任何表达能力都是要先有输入的,我们没有输入就没有办法变成输出,输入来自于什么?来自于我们的阅历、来自于我们去阅读、来自于我们去听东西、来自于我们去做事情,这个是经历和文字的输入,不管是中文和英文都是如此。

以上就是关于如何用十小时攻克双语国际学校面试?这里有一份通关指南!的全部内容,内容来源网络,仅供参考

免费获取留学方案
请选择国家
英国
美国
澳洲
加拿大
韩国
日本
新西兰
意大利
请选择
高中
本科
硕士
MBA
博士
其他
请选择省
广东省
浙江省
江苏省
北京市
上海市
重庆市
四川省
山东省
安徽省
河北省
湖北省
河南省
湖南省
陕西省
福建省
山西省
江西省
云南省
天津市
海南省
吉林省
辽宁省
黑龙江省
贵州省
甘肃省
青海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宁夏回族自治区
西藏自治区
港澳台地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