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语文高考作文(近五年高考作文讲解)

新闻资讯2024-04-09 07:38留学世界

留学文章开头

现在我要告诉读者,文章不是吃饱了没事做,写来作为消遣的,也不是恐怕被人认做书呆子,不得不找几句话来说说,然后勉强动笔的。凡是好文章必然有不得不写的缘故。

——叶圣陶

各位同学大家好,我是猪猪。上几讲我们讲解了上海高中语文作文的几个主题,在讲解过程中,举了非常多上海高考原题的例子。很多同学在私信里问我能不能讲一下高考原题,应各位同学要求,接下来5讲我们将会围绕高考原题进行讲解。本次高考原题为2017年上海高考语文作文题,接下来请看题目:

2017语文高考作文(近五年高考作文讲解)

图源:百度

例1.【2017年上海高考】

预测,是指预先推测。生活充满变数,有的人乐于接受对生活的预测,有的人则不以为然。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第一步:抓关键词

预测:材料中指出,预测,指预先推测。所谓预先,便是在结果产生之前,甚至在行动之前去推知和判断事物未来发展状况的一种活动。

变数:生活充满变数,是指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有很多突发情况和偶然因素影响着事物发展的进程,甚至影响着事物发展的方向。这里我们要注意,既然充满变数,出题人在感情倾向里就已经对预测包含了否定的态度,但具体如何审题,还需要进一步挖掘。

第二步:抓辩证矛盾

乐于接受预测VS不以为然

乐于接受预测是指在事情未发生之前或者身处当下,对未来做出推测。这个推测可能符合事情发展方向,但一旦出现变数,就会打破预测,在这里我们能看出感性因素是占领上风的。

不以为然是指对预测并抱有很大的期望,但也不是说一味地否定预测。在一定程度上也会进行预测,但并不依赖于它。这样的话,事情出现变数,也会根据当下的情况和过去的经验进行适当的调整,以适应变数。在这里我们能看出理性因素是占领上风的。

第三步:深入思考

通过上述解析我们可以看出,这两个观点并不是完全对立的,这就为我们的立意提供的突破口。因为在思辨类材料中我们是从两个对立观点中去寻找联系,这个联系就是我们的思辨立意。不管是乐于接受预测,还是不以为然,在事情开始的时候,我们当然可以依据当下的情况和过去的经验去做出预测。但要注意,我们对待事物发展和生活一定要保持理性的态度,在变数发生的时候,以理性的头脑去应对变数,并做出新的预测。

从上一段可以看出,预测与否,理性与立足当下都是最重要的,由此可以得出立意:保持理性,立足当下。

想要了解更多上海高考作文和阅读方法,提升语文素养,请点击关注并私聊,欢迎咨询。让我们一起为孩子的成功保驾护航。

关于本次2017语文高考作文和近五年高考作文讲解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

免费获取留学方案
请选择国家
英国
美国
澳洲
加拿大
韩国
日本
新西兰
意大利
请选择
高中
本科
硕士
MBA
博士
其他
请选择省
广东省
浙江省
江苏省
北京市
上海市
重庆市
四川省
山东省
安徽省
河北省
湖北省
河南省
湖南省
陕西省
福建省
山西省
江西省
云南省
天津市
海南省
吉林省
辽宁省
黑龙江省
贵州省
甘肃省
青海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宁夏回族自治区
西藏自治区
港澳台地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