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游戏教育,打法是什么

新闻资讯2024-04-11 17:49留学世界

在中国的大中型互联网企业里,网易对教育业务的在意程度和别家相比,似乎有些不同,周枫率领的有道团队坐落北京,从杭州研究院诞生的网易公开课在2015年的6月归于网易传媒公司(北京)运作,而以蒋忠波为首的杭州团队则负责打磨网易云课堂、中国大学MOOC等产品。

近日鲸媒体与网易教育事业部总经理蒋忠波、网易教育事业部战略总监孙志岗进行了交流,拟从网易云课堂、中国大学MOOC等产品的打法中,一窥网易布局教育的“另类”之处。

三个产品“出生”背景和使命

ga游戏教育,打法是什么

2011年4月加入网易的蒋忠波,几乎经历了网易教育事业部从无到有的创建过程。

2010年11月,网易推出公开课项目,成为中国首家推出公开课项目的门户网站,整理、翻译国外精品公开课,国内也掀起了在网络上观看公开课的热潮。2015年,以公益为目的的网易公开课归于网易传媒公司(北京)运作。

2012年12月底,网易云课堂正式上线。2015年,网易云课堂推出了“录播视频+线上作业+直播答疑+就业推荐”模式的微专业,部分讲师为网易内部“大牛”工程师。2016年11月,网易云课堂发布企业版产品,宣告进军B2B市场。

2014年5月,网易云课堂承接教育部国家精品开放课程任务,与高教社“爱课程网”合作推出的“中国大学MOOC”项目正式上线。此后中国大学MOOC增设了讨论区,引入SPOC(学校云服务),还上线了职教频道。

2015年12月,K12智能题库产品“网易100分”进行内测。

蒋忠波对这些产品了如指掌,他告诉鲸媒体,“网易公开课”的定位是注重公益、开阔眼界、启迪思想。在帮助学员开阔眼界的过程中,很多学习者希望学习更加实用的内容,对结果的期望值有所提升,于是“网易云课堂”应运而生,去实现高校教育和职场教育的衔接,定位是较为开放的课程平台。而2014年底做“中国大学MOOC”则源于MOOC于2012年在美国大火,之后MOOC模式被引入中国,中国大学MOOC也被列入计划中。中国大学MOOC的目标有两个,一是把中国最优质的课程内容向整个社会去传递,另一个则是通过在线学习平台的技术创新来助力高等教育的改革,实现高校间资源共享。此外,“网易100分”这个产品则是对K12在线教育的试水,产品形态没有完全定型。

那么,前三个产品直接的用户画像和三者之间的互补性是怎么样的呢?蒋忠波透露,这三个产品的用户存在比较大的重合度。相似的地方是,它们都有很大的一部分用户是高校的学生,重合度很高。但其实网易公开课、中国大学MOOC上也会有一些知识层次较高的白领,他们对于开阔眼界的需求可能更多。而云课堂所面向的用户年龄跨度则更大,既有五六岁的小孩子在爸爸妈妈的指导下在云课堂上学编程,也有七八十岁的老爷爷在学习摄影灯兴趣课程。“如果让我们去描述用户画像的话,主要年龄段大概是20岁到35岁、对学习有更高要求的人群。”

因为公益性质,目前网易公开课的课程依然全部免费。网易公开课上的内容有三种类型的版权,一种版权的类型叫做CreativeCommons(知识共享),这种版权本来就是免费非商业化的;第二种版权需要支付费用购买,比如BBC的一些内容;第三种是专属版权,中国大学公开课就属于专属的版权。“无论内容属于哪种版权,我们在公开课上提供的课程都是免费的。公开课的版权费用、翻译费用和带宽费用,每年大概为几千万元。”

到2016年5月,中国大学MOOC选课人次已经达到1200万,注册用户500万。中国大学MOOC的经费主要来自高教社和一部分教育部经费,目前探索的商业方式是为学校提供云服务;另外,课程认证证书也会收取成本费,证书费用为100到200元;未来或进一步探索职业教育。

网易云课堂在2013年到2014年经历了从免费到付费的过程,目前付费内容超过了半壁江山。“现在大家对付费内容接受程度提高了,随着付费内容增加,能形成‘收入-消费’的正向健康循环。”第三方机构会与云课堂采用分成的合作模式,而云课堂还会为教学机构提供多种推广资源。

“不一样”的网易云课堂

截止2016年9月,网易云课堂上的课程有1万多门,涉及18个教学领域,有1500个合作机构和教师,注册用户为3800多万。

定位为实用技能学习平台的云课堂PC版首页设置了“找课程”、“微专业”和“下载APP”三个栏目,其课程领域包括IT/互联网、设计创作、职场/金融、兴趣生活、语言/留学、中小学(儿童编程、英语启蒙),以及考试认证(财会金融、公考求职)等7大板块。

而像产品设计、前台开发、后台开发、技术支撑、艺术等“微专业”,则是云课堂在2015年推出的职业体系化培养方案,至今微专业已达30个。一个微专业基本由5门课以上组成,微专业的平均学习周期在2到3个月,长一点的可能有4个月,客单价在900到2000元,据称微专业上线半年内,营收已超过千万。“微专业的完成率比一般的MOOC要高,因为微专业现在大多数都是按照学期制的方式,学期内要学完,目前通过率在40%左右。不少微专业的考核方式是做项目。我们为考试不通过的学员提供一次重修机会,但是成绩为空,或是学习中途放弃学习和考试的同学,不予以重修机会。”蒋忠波说。

值得注意的是,包括游戏制作在内的部分互联网职业技能的微专业,是由网易云课堂自己制作的,老师也都来自网易内部。像《手游UI设计师》的微专业,由网易游戏的工程师团队来做讲师,以网易精品游戏为案例,展现网易游戏UI团队的工作流程与规范,介绍行业领先的设计理念和思路。《JavaWeb开发工程师》微专业则由网易杭州研究院的工程师担任讲师。而另一部分微专业则由教学机构提供内容,像《VR游戏设计师》的微专业的课程,由GA游戏教育出品;《财税会计师》,则由唐汉教育集团乐上财税网提供课程。

在蒋忠波看来,云课堂和市面上其他课程平台相比,主要特点有三个:一是旗下微专业的讲师引入了不少网易公司的中坚技术力量,还会邀请阿里、百度、谷歌公司的在职工程师,与专职老师不同,这些一线专家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帮助学习者获得切实的岗位技能;二是对入驻机构严格筛选,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平台的课程质量;三是拓展了学习的范围,像微专业,以就业为导向,考核通过的学员,还能获得就业推荐,这就打通了学习和就业的壁垒。

互联网公司的大牛工程师并不是专职教师,也有本职工作,为何愿意到网易云课堂上来讲课呢?网易教育事业部战略总监孙志岗介绍,从内因来说,不少大牛心里都有很强的表达欲望,想把多年积累下来的东西对外输出,并在业内形成知名度;从外因上看,也有利于他们招到合适的人,通过授课选拔自己员工的效果远超过面试。另外,讲师开设课程之后,收入可以和云课堂分成。“对有些老师来说,授课收入甚至接近他工资水平。云课堂的团队还向老师提供课程制作、设计包装以及授课过程当中的各种服务,讲师在这些方面也不需要再费太多精力。”

作为云课堂“精品课程中的精品”,微专业目前以“录播视频+线上作业+直播答疑+就业推荐”为主要模式。除观看课程视频之外,学员有三种方式跟老师互动:云课堂在线直播问答分享会(不定期举行);SNS在线直播问答,一般微专业开课前一周、每单门课开课后一周、作业提交前一周会有答疑互动;此外是课程内互动问答区,学员可以在讨论区以帖子的形式向老师提问,老师会在工作日的24小时内回复。

云课堂还在公司成立“教委会”,由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翁恺、网易前端技术部总监魏文庆,以及孙志岗三人组成,负责培训内部微专业教师、把控互联网类微专业课程质量。“我们邀请讲师前,会先收集资料了解他的背景,然后一定要跟他聊,看他讲东西的状态是怎么样的。如果一些老师写博客、写书等,我们会把他的作品拿过来读,看他整个的语言组织、思路等。通常来说,一个微专业是多位老师组成的,一个老师也可能不适合把整个学科内容全部讲完,有些人可能是只在某些部分特别擅长,所以这个时候我们还要找更多的老师组合在一起。”

有意思的是,每门微专业根据热门工作岗位需求进行定制,以期用精炼的课程体系确保用户能掌握某一岗位的技能。考核通过的学员,除了在招聘网站都会有额外展示外,还能获得网易、丁香园、蘑菇街、周伯通、51信用卡等企业的就业推荐,目前已经有不少学员成功入职的案例。

而对于微专业之外的其他课程,云课堂也对入驻机构、个人进行筛选,确保课程质量。在网易云课堂上开设课程,无论是机构还是个人,都会经过三次审核,并且需要提供在专业领域的认可证明,以确保授课资质。孙志岗说,前期审核包括技术审核和内容审核,技术审核是用技术检测课件画面的清晰度、声音的质量,;另外有专门的内容审核专员来审核课程的质量,检查内容质量是否合格,是否在课程里插入了会对学生构成了打扰的信息,如广告等。课程上线以后,团队还会去跟踪学生对于课程的评价、学习的状态等。“这个过程我们可能会看到有些课程不太行,该下架就下架,也会发现有些课程是越来越好的,那么这些课程我们就会逐渐去推进,甚至把它转化为微专业这种更加精品的内容,这也是我们基本的一套机制。”

对完成率的思考

网易公开课旨在打造轻量化的学习模式,云课堂专注于实用技能,以弥补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间的差距,而中国大学MOOC则是知名高校入驻开放优质课程——平台的定位不同,课程的完成率也有所不同。

蒋忠波透露,中国大学MOOC课程的完成率为5%,有的课程达到8%,这个完成率与目前MOOC平台行业水平一致,“完成率低确实是MOOC平台的一个现象,但完成率并不是衡量MOOC产品的唯一标准”。

2016年,中国大学MOOC发布了30万奖学金计划,只要在规定时间里报名修读指定课程并且成绩优秀,就有机会获得实打实的奖学金。此前也推出过类似活动,奖金是是10万。这些钱均由网易自掏腰包,每个学生最高奖是8000元,与国家奖学金标准一致。但蒋忠波也承认,活动除了提升中国大学MOOC完成率之外,也有活跃学习气氛、提升互动性,主要还是树立榜样,进行品牌传播的作用。“除了对于结课价值的强调外,加强互动也有助于鼓励学生坚持。”由于中国大学MOOC还是以录播为主,除了鼓励加强直播力度外,目前主要互动形式还是讨论区,通过老师和学生的讨论增强学生的荣誉感、参与感,并给予学生启发,而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则让学习不再孤单,互动(包括同步、异步)和教学环节相结合,通过课前(咨询)、课中(答疑)、课后(交流、奖学金)的互动让学生感觉到MOOC有了活生生的人参与。

至于云课堂上微专业的完成率,蒋忠波也认为存在提升的空间,但同时也要看到不少人在选修这门微专业的时候,并不是为了拿到结业证书。“举一个例子,我关于开发的课程,像产品经理也应该去学一下,这些人去学习的时候,就不一定抱着说我一定要完成这门课、拿到所有课程成绩的目的。”另一个客观因素是,“比如说一个学员选了6门课,第6门课挂掉的话就没办法拿到结业证书,那就会有很多人去选择重修”。所以对“完成率”需要有辩证的思考。

他认为,不管是从学员自身的需求出发还是为了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加强云课堂的师生互动也是相当必要的。此前微专业曾举办过线下交流会,也是对微专业课程形式的一种创新。通常,在线教育课程平台都以线上授课为主,但能兼顾到线下交流的却很少。

侧记——

鲸媒体采访获悉,目前,营收和利润并不是考量网易云课堂和中国大学MOOC的核心KPI指标,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教育业务作为网易业务的一个重要战略方向,丁磊非常看重。

仔细观察,不难发现网易作为一家以产品为驱动力的公司,在教育版图的布局上,形成了“平台+工具”、“营利性+公益性”、“综合领域+细分领域”这样一个较为完整的布局。

在网易看来,网易最早布局教育行业的有道系产品,像有道词典、有道翻译、有道云笔记等有道系产品用户是以知识水平较高的学生群体为主,中早期的有道系产品用户基本已经进入职场,这两部分人群对于自身的职业发展有着较强的规划意识,让“兄弟产品”的用户也能向网易云课堂用户转化。事实上,有道系的有道词典在2013年的第三季度已经实现盈利,截至2016年6月,有道词典的用户量突破6亿。今年10月有道不仅宣布品牌战略升级——实现从语言工具向服务平台的全面升级,还发布了有道精品课战略,推出旨在扶持优秀教师机构的“同道计划”,未来将投入5亿孵化20个教育工作室。

有意思的是,网易教育业务也在尝试和网易旗下的游戏、电商、社交、邮箱、通信、新闻、音乐等产品一起发挥协同效应。正如蒋忠波所言,网易云课堂还可以利用自身的内容与网易其他“兄弟产品”产生联动。例如音乐类微专业《独立音乐制作人》可以放在网易云音乐App上进行传播,因为网易云音乐上聚集了大量的音乐爱好者和独立音乐人。又比如,摄影类微专业《自由职业摄影师》可以与LOFTER(乐乎)联合推广,LOFTER本身则聚集了大量摄影爱好者。

当下,作为网易创新产品的研发和孵化基地的杭研四个网易“网红”产品——网易考拉、网易云音乐、网易严选、网易云课堂,对于丁磊来说,情怀可能是开始做这些产品的驱动力。而对于教育产品而言,光有情怀也不行,如何把公益部分和商业模式进行有机结合,并进行节奏上的把握,这是网易团队必须思考的问题。

关于ga游戏教育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