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游戏教育,打法是什么

新闻资讯2024-04-11 17:49留学世界

留学文章开头

在中国的大中型互联网企业里,网易对教育业务的在意程度和别家相比,似乎有些不同,周枫率领的有道团队坐落北京,从杭州研究院诞生的网易公开课在2015年的6月归于网易传媒公司(北京)运作,而以蒋忠波为首的杭州团队则负责打磨网易云课堂、中国大学MOOC等产品。

近日鲸媒体与网易教育事业部总经理蒋忠波、网易教育事业部战略总监孙志岗进行了交流,拟从网易云课堂、中国大学MOOC等产品的打法中,一窥网易布局教育的“另类”之处。

三个产品“出生”背景和使命

ga游戏教育,打法是什么

2011年4月加入网易的蒋忠波,几乎经历了网易教育事业部从无到有的创建过程。

2010年11月,网易推出公开课项目,成为中国首家推出公开课项目的门户网站,整理、翻译国外精品公开课,国内也掀起了在网络上观看公开课的热潮。2015年,以公益为目的的网易公开课归于网易传媒公司(北京)运作。

2012年12月底,网易云课堂正式上线。2015年,网易云课堂推出了“录播视频+线上作业+直播答疑+就业推荐”模式的微专业,部分讲师为网易内部“大牛”工程师。2016年11月,网易云课堂发布企业版产品,宣告进军B2B市场。

2014年5月,网易云课堂承接教育部国家精品开放课程任务,与高教社“爱课程网”合作推出的“中国大学MOOC”项目正式上线。此后中国大学MOOC增设了讨论区,引入SPOC(学校云服务),还上线了职教频道。

2015年12月,K12智能题库产品“网易100分”进行内测。

蒋忠波对这些产品了如指掌,他告诉鲸媒体,“网易公开课”的定位是注重公益、开阔眼界、启迪思想。在帮助学员开阔眼界的过程中,很多学习者希望学习更加实用的内容,对结果的期望值有所提升,于是“网易云课堂”应运而生,去实现高校教育和职场教育的衔接,定位是较为开放的课程平台。而2014年底做“中国大学MOOC”则源于MOOC于2012年在美国大火,之后MOOC模式被引入中国,中国大学MOOC也被列入计划中。中国大学MOOC的目标有两个,一是把中国最优质的课程内容向整个社会去传递,另一个则是通过在线学习平台的技术创新来助力高等教育的改革,实现高校间资源共享。此外,“网易100分”这个产品则是对K12在线教育的试水,产品形态没有完全定型。

那么,前三个产品直接的用户画像和三者之间的互补性是怎么样的呢?蒋忠波透露,这三个产品的用户存在比较大的重合度。相似的地方是,它们都有很大的一部分用户是高校的学生,重合度很高。但其实网易公开课、中国大学MOOC上也会有一些知识层次较高的白领,他们对于开阔眼界的需求可能更多。而云课堂所面向的用户年龄跨度则更大,既有五六岁的小孩子在爸爸妈妈的指导下在云课堂上学编程,也有七八十岁的老爷爷在学习摄影灯兴趣课程。“如果让我们去描述用户画像的话,主要年龄段大概是20岁到35岁、对学习有更高要求的人群。”

因为公益性质,目前网易公开课的课程依然全部免费。网易公开课上的内容有三种类型的版权,一种版权的类型叫做CreativeCommons(知识共享),这种版权本来就是免费非商业化的;第二种版权需要支付费用购买,比如BBC的一些内容;第三种是专属版权,中国大学公开课就属于专属的版权。“无论内容属于哪种版权,我们在公开课上提供的课程都是免费的。公开课的版权费用、翻译费用和带宽费用,每年大概为几千万元。”

到2016年5月,中国大学MOOC选课人次已经达到1200万,注册用户500万。中国大学MOOC的经费主要来自高教社和一部分教育部经费,目前探索的商业方式是为学校提供云服务;另外,课程认证证书也会收取成本费,证书费用为100到200元;未来或进一步探索职业教育。

网易云课堂在2013年到2014年经历了从免费到付费的过程,目前付费内容超过了半壁江山。“现在大家对付费内容接受程度提高了,随着付费内容增加,能形成‘收入-消费’的正向健康循环。”第三方机构会与云课堂采用分成的合作模式,而云课堂还会为教学机构提供多种推广资源。

“不一样”的网易云课堂

截止2016年9月,网易云课堂上的课程有1万多门,涉及18个教学领域,有1500个合作机构和教师,注册用户为3800多万。

定位为实用技能学习平台的云课堂PC版首页设置了“找课程”、“微专业”和“下载APP”三个栏目,其课程领域包括IT/互联网、设计创作、职场/金融、兴趣生活、语言/留学、中小学(儿童编程、英语启蒙),以及考试认证(财会金融、公考求职)等7大板块。

而像产品设计、前台开发、后台开发、技术支撑、艺术等“微专业”,则是云课堂在2015年推出的职业体系化培养方案,至今微专业已达30个。一个微专业基本由5门课以上组成,微专业的平均学习周期在2到3个月,长一点的可能有4个月,客单价在900到2000元,据称微专业上线半年内,营收已超过千万。“微专业的完成率比一般的MOOC要高,因为微专业现在大多数都是按照学期制的方式,学期内要学完,目前通过率在40%左右。不少微专业的考核方式是做项目。我们为考试不通过的学员提供一次重修机会,但是成绩为空,或是学习中途放弃学习和考试的同学,不予以重修机会。”蒋忠波说。

值得注意的是,包括游戏制作在内的部分互联网职业技能的微专业,是由网易云课堂自己制作的,老师也都来自网易内部。像《手游UI设计师》的微专业,由网易游戏的工程师团队来做讲师,以网易精品游戏为案例,展现网易游戏UI团队的工作流程与规范,介绍行业领先的设计理念和思路。《JavaWeb开发工程师》微专业则由网易杭州研究院的工程师担任讲师。而另一部分微专业则由教学机构提供内容,像《VR游戏设计师》的微专业的课程,由GA游戏教育出品;《财税会计师》,则由唐汉教育集团乐上财税网提供课程。

在蒋忠波看来,云课堂和市面上其他课程平台相比,主要特点有三个:一是旗下微专业的讲师引入了不少网易公司的中坚技术力量,还会邀请阿里、百度、谷歌公司的在职工程师,与专职老师不同,这些一线专家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帮助学习者获得切实的岗位技能;二是对入驻机构严格筛选,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平台的课程质量;三是拓展了学习的范围,像微专业,以就业为导向,考核通过的学员,还能获得就业推荐,这就打通了学习和就业的壁垒。

互联网公司的大牛工程师并不是专职教师,也有本职工作,为何愿意到网易云课堂上来讲课呢?网易教育事业部战略总监孙志岗介绍,从内因来说,不少大牛心里都有很强的表达欲望,想把多年积累下来的东西对外输出,并在业内形成知名度;从外因上看,也有利于他们招到合适的人,通过授课选拔自己员工的效果远超过面试。另外,讲师开设课程之后,收入可以和云课堂分成。“对有些老师来说,授课收入甚至接近他工资水平。云课堂的团队还向老师提供课程制作、设计包装以及授课过程当中的各种服务,讲师在这些方面也不需要再费太多精力。”

作为云课堂“精品课程中的精品”,微专业目前以“录播视频+线上作业+直播答疑+就业推荐”为主要模式。除观看课程视频之外,学员有三种方式跟老师互动:云课堂在线直播问答分享会(不定期举行);SNS在线直播问答,一般微专业开课前一周、每单门课开课后一周、作业提交前一周会有答疑互动;此外是课程内互动问答区,学员可以在讨论区以帖子的形式向老师提问,老师会在工作日的24小时内回复。

云课堂还在公司成立“教委会”,由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翁恺、网易前端技术部总监魏文庆,以及孙志岗三人组成,负责培训内部微专业教师、把控互联网类微专业课程质量。“我们邀请讲师前,会先收集资料了解他的背景,然后一定要跟他聊,看他讲东西的状态是怎么样的。如果一些老师写博客、写书等,我们会把他的作品拿过来读,看他整个的语言组织、思路等。通常来说,一个微专业是多位老师组成的,一个老师也可能不适合把整个学科内容全部讲完,有些人可能是只在某些部分特别擅长,所以这个时候我们还要找更多的老师组合在一起。”

有意思的是,每门微专业根据热门工作岗位需求进行定制,以期用精炼的课程体系确保用户能掌握某一岗位的技能。考核通过的学员,除了在招聘网站都会有额外展示外,还能获得网易、丁香园、蘑菇街、周伯通、51信用卡等企业的就业推荐,目前已经有不少学员成功入职的案例。

而对于微专业之外的其他课程,云课堂也对入驻机构、个人进行筛选,确保课程质量。在网易云课堂上开设课程,无论是机构还是个人,都会经过三次审核,并且需要提供在专业领域的认可证明,以确保授课资质。孙志岗说,前期审核包括技术审核和内容审核,技术审核是用技术检测课件画面的清晰度、声音的质量,;另外有专门的内容审核专员来审核课程的质量,检查内容质量是否合格,是否在课程里插入了会对学生构成了打扰的信息,如广告等。课程上线以后,团队还会去跟踪学生对于课程的评价、学习的状态等。“这个过程我们可能会看到有些课程不太行,该下架就下架,也会发现有些课程是越来越好的,那么这些课程我们就会逐渐去推进,甚至把它转化为微专业这种更加精品的内容,这也是我们基本的一套机制。”

对完成率的思考

网易公开课旨在打造轻量化的学习模式,云课堂专注于实用技能,以弥补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间的差距,而中国大学MOOC则是知名高校入驻开放优质课程——平台的定位不同,课程的完成率也有所不同。

蒋忠波透露,中国大学MOOC课程的完成率为5%,有的课程达到8%,这个完成率与目前MOOC平台行业水平一致,“完成率低确实是MOOC平台的一个现象,但完成率并不是衡量MOOC产品的唯一标准”。

2016年,中国大学MOOC发布了30万奖学金计划,只要在规定时间里报名修读指定课程并且成绩优秀,就有机会获得实打实的奖学金。此前也推出过类似活动,奖金是是10万。这些钱均由网易自掏腰包,每个学生最高奖是8000元,与国家奖学金标准一致。但蒋忠波也承认,活动除了提升中国大学MOOC完成率之外,也有活跃学习气氛、提升互动性,主要还是树立榜样,进行品牌传播的作用。“除了对于结课价值的强调外,加强互动也有助于鼓励学生坚持。”由于中国大学MOOC还是以录播为主,除了鼓励加强直播力度外,目前主要互动形式还是讨论区,通过老师和学生的讨论增强学生的荣誉感、参与感,并给予学生启发,而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则让学习不再孤单,互动(包括同步、异步)和教学环节相结合,通过课前(咨询)、课中(答疑)、课后(交流、奖学金)的互动让学生感觉到MOOC有了活生生的人参与。

至于云课堂上微专业的完成率,蒋忠波也认为存在提升的空间,但同时也要看到不少人在选修这门微专业的时候,并不是为了拿到结业证书。“举一个例子,我关于开发的课程,像产品经理也应该去学一下,这些人去学习的时候,就不一定抱着说我一定要完成这门课、拿到所有课程成绩的目的。”另一个客观因素是,“比如说一个学员选了6门课,第6门课挂掉的话就没办法拿到结业证书,那就会有很多人去选择重修”。所以对“完成率”需要有辩证的思考。

他认为,不管是从学员自身的需求出发还是为了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加强云课堂的师生互动也是相当必要的。此前微专业曾举办过线下交流会,也是对微专业课程形式的一种创新。通常,在线教育课程平台都以线上授课为主,但能兼顾到线下交流的却很少。

侧记——

鲸媒体采访获悉,目前,营收和利润并不是考量网易云课堂和中国大学MOOC的核心KPI指标,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教育业务作为网易业务的一个重要战略方向,丁磊非常看重。

仔细观察,不难发现网易作为一家以产品为驱动力的公司,在教育版图的布局上,形成了“平台+工具”、“营利性+公益性”、“综合领域+细分领域”这样一个较为完整的布局。

在网易看来,网易最早布局教育行业的有道系产品,像有道词典、有道翻译、有道云笔记等有道系产品用户是以知识水平较高的学生群体为主,中早期的有道系产品用户基本已经进入职场,这两部分人群对于自身的职业发展有着较强的规划意识,让“兄弟产品”的用户也能向网易云课堂用户转化。事实上,有道系的有道词典在2013年的第三季度已经实现盈利,截至2016年6月,有道词典的用户量突破6亿。今年10月有道不仅宣布品牌战略升级——实现从语言工具向服务平台的全面升级,还发布了有道精品课战略,推出旨在扶持优秀教师机构的“同道计划”,未来将投入5亿孵化20个教育工作室。

有意思的是,网易教育业务也在尝试和网易旗下的游戏、电商、社交、邮箱、通信、新闻、音乐等产品一起发挥协同效应。正如蒋忠波所言,网易云课堂还可以利用自身的内容与网易其他“兄弟产品”产生联动。例如音乐类微专业《独立音乐制作人》可以放在网易云音乐App上进行传播,因为网易云音乐上聚集了大量的音乐爱好者和独立音乐人。又比如,摄影类微专业《自由职业摄影师》可以与LOFTER(乐乎)联合推广,LOFTER本身则聚集了大量摄影爱好者。

当下,作为网易创新产品的研发和孵化基地的杭研四个网易“网红”产品——网易考拉、网易云音乐、网易严选、网易云课堂,对于丁磊来说,情怀可能是开始做这些产品的驱动力。而对于教育产品而言,光有情怀也不行,如何把公益部分和商业模式进行有机结合,并进行节奏上的把握,这是网易团队必须思考的问题。

关于ga游戏教育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

免费获取留学方案
请选择国家
英国
美国
澳洲
加拿大
韩国
日本
新西兰
意大利
请选择
高中
本科
硕士
MBA
博士
其他
请选择省
广东省
浙江省
江苏省
北京市
上海市
重庆市
四川省
山东省
安徽省
河北省
湖北省
河南省
湖南省
陕西省
福建省
山西省
江西省
云南省
天津市
海南省
吉林省
辽宁省
黑龙江省
贵州省
甘肃省
青海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宁夏回族自治区
西藏自治区
港澳台地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