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大选,加国大选那些事

新闻资讯2024-04-21 09:45留学世界

选举时常见的插在路上的标语牌,有的上面还有候选人照片和名字。

前言

加拿大大选,加国大选那些事

疫情之下,大部分时间都是窝在家里。近来出门,看到很多街道都已经插上了各政党候选人不同颜色的竞选牌子,才突然意识到,提前到今年举行的联邦大选已经近在眼前了。

说到加拿大的联邦大选,就必须先谈谈这个国家的政治体制。加拿大是实行君主立宪制的英联邦国家,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同时也是加拿大的国家元首。加拿大总督由总理提名并由英女王任命,是女王在加拿大的代表,代其行使权力(多为礼仪性质),总理及其内阁行使行政权。

加拿大实现三级政府制度,分别为联邦、省和市(区)。联邦政府的职能和权力由宪法规定。同时省级和市级政府也有各自的权力。比如联邦政府负责监管国家事务,如外交政策和国际贸易、国防、渔业、交通通信、税收、货币体系和银行业、刑法、移民和人权等。十三个省级行政区在诸如司法、民权、自然资源、省税、教育、文化等领域都拥有管辖权。而市、区级政府负责的权力有市政、警察、消防、地税、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某些事务如医疗卫生等,三级政府都有权管理。

一,三党当家两党轮庄

目前在联邦层面,主要的政党有自由党、保守党、新民主党、魁北克集团和绿党,在这五个政党中,前三者的影响最大,自由党和保守党更是垄断了加拿大建国以来的执政党地位,交替领导加拿大。

先聊聊目前的执政党自由党(LiberalPartyofCanada),它是加拿大历史最悠久的政党之一。自1867年加拿大建国以来,自由党在联邦和各省的影响力一直十分雄厚,在上世纪更执政近70年。1970年就是在当时的自由党总理皮埃尔·特鲁多(现任总理贾斯汀·特鲁多的父亲)任内实现了中加建交。

加拿大总理贾斯汀杜鲁多,华人称他为小土豆。

自由党属于中间偏左的自由主义政党,立场上比保守党更左,但又比新民主党更右。近年来,自由党的立场有更加左转的倾向,特别是在现任党魁兼总理贾斯汀·特鲁多的领导下,在移民、同性恋、大麻、禁枪和社会福利等议题上越发激进,争取到不少年轻选民的支持,逐渐蚕食新民主党的选民基础。

杜鲁多总理近日在中餐馆遭遇华人师奶熊抱,后面的保镖一脸懵圈,无所适从。

在2015年的联邦大选中,自由党结束近十年的在野时期,取代保守党成为多数执政党,杜鲁多也成为新一任加拿大总理。2019年的联邦大选,自由党的议席少于组成多数政府所需的170席,只能成立少数派政府,杜鲁多连任总理。今年的联邦大选距上次大选只有两年时间,属于提前大选,虽然没有违法宪法,但因为是在疫情猖獗百业凋零的大背景下举行,又要花费巨额公帑,导致其它各党都对杜鲁多的这一决定提出强烈批评。

保守党(ConservativePartyofCanada)是目前的官方反对党,其前身是创始于1867年的进步保守党(ProgressiveConservativePartyofCanada),后者也是加拿大的第一个执政党。保守党多年来一直都是执政党或官方反对党。目前该党作为一个中间偏右的保守派政党,倾向于低税收、小政府、强硬对待犯罪、保护工商业者、保持及增强军力、反对堕胎及卖淫的合法化。同时还要求对参议院进行改革。

自从2015年大选败给自由党之后,保守党一直无法产生一个长期稳定的领军人物,现在的党魁艾林·奥图尔去年8月份才上位。值得一提的是,在大选所有候选人之中,他对于中国的立场最为敌视,比如要求禁用华为5G、抵制北京冬奥会、对于中国的新疆政策横加指责等等。本来国际关系特别是加中关系并不是联邦大选的主要着眼点,奥图尔的这些反华立场到底是选举时吸引眼球争取选票的策略,还是本人的一贯立场,只能留待时间证明了。

作为加拿大第三大党,新民主党(NewDemocraticParty)于1961年成立,由加拿大劳工大会(CanadianLabourCongress)和合作社联邦联合会(Co-operativeCommonwealthFederation)合并而成。它自成立以来从未成为执政党,但在自由党或保守党未能成为多数执政党时,就能够成为关键的少数派。

新民主党属于社会民主主义政党,在三大党中立场最为左倾,这恐怕也是它始终无法执政的主要原因。它的政纲主张同性恋权利、吸收新移民、维护国际和平、加强环境保护、增加社会福利、保护劳工权利等等。新民主党和自由党虽然政治立场都属于左派,但一直是竞争大于合作。而近年来,原来奉行中左立场的自由党政策逐渐左转,在许多议题上和新民主党重复,导致新民主党的选民基础有被自由党蚕食的危险。

二,世间安得双全法,选党选人有玄机

加拿大同时也是议会制国家,议会拥有立法权,由参、众两院组成。参议院由总理任命的参议员组成;众议院是主要的立法机构,由通过普选选出的众议员组成。众议员通常每四年选举一次,最长任期为五年。选民投票选出其所在选区的代表。众议院中席位最多的政党组成联邦政府,该党党魁担任国家总理。我们这次聊到的加拿大联邦大选实际上也就是联邦众议员的选举,同时也会决定执政党和总理。除了联邦大选之外,每个省级和市级政府也都会通过普选选出各自的立法议会。

加拿大的各级选举,经常有选党或者选人的说法,意思是到底选候选人个人还是选其所代表的政党。比如市级议会的选举,就是选人不选党。因为市级政府的工作和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比如治安、消防、地税、垃圾处理、水电煤气、公共交通等民生工程,联邦和省两级政府没有什么插手的空间(当然如果涉及到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市级政府财政无力单独负担,就需要省政府甚至联邦政府的支援。比如多伦多市的公交系统就是三级政府共同出资建设运营的。),所以在市议会选举时,候选人的竞选工作基本上是单打独斗,完全要靠自己的人脉和资源,得不到政党的支持。而且很多市议员候选人也根本没有政党背景,完全是以独立参选人的资格竞选的。议员竞选是这样,市长竞选更是如此。因为市长上台之后需要和省级和联邦保持良好关系,争取他们对本市的拨款支持,而加拿大经常会出现省级和联邦政府由不同政党执政的情况,所以市长更是要左右逢源,处理好和各政党的关系,相比之下,其自身的政治立场或者政党背景反而并不重要了。比如现在的多伦多市长庄德利,其党派背景是保守党,但在市长任内的各项措施基本没有政党色彩,和安省执政党保守党和联邦执政党自由党也都保持着良好的关系,省长和总理因为多伦多市在加拿大的重量级地位,对庄德利也很给面子。

多伦多前市长因为桃色事件去职,华人政客,新民主党的邹至蕙是热门人选。

虽然市级选举是选人不选党,但在加拿大各种公共事务完全和政党绝缘也是不现实的。对于市长市议员来说,在任内积累的各种人脉资源,获得的各种经验知识,都是将来更上一层楼的垫脚石,更容易帮助他们在以后的联邦或者省议员选举时得到政党的提名。比如上文提到的庄德利,外界就纷纷猜测他有日后代表保守党问鼎总理大位的雄心。另一方面,政党和候选人的选择也是双向的,对于职业政客来说,没有从一而终的说法,只要能做官,在谁手下都没差。

反过来省级和这次联邦的大选,就是选党不选人了。比如我选区的议员是自由党的,虽然她平时根本没有存在感,既见不到人也帮不上忙,可是如果我觉得自由党和保守党相比还是矮子里面的将军,而那个议员这次还会继续代表自由党参选,那我别无选择,只能看在自由党的面子上继续选她,这就是选党不选人。

加拿大大选并非是单纯的一人一票,很多时候会出现某个党虽然在全国范围得到的绝对票数更多,但因为拿下的选区数目少,最后仍然败选的情况,这一来各党竞选总部的统筹协调能力就很关键了。很多时候为了取胜的全盘考虑,不得不将某些候选人空降到某些选区,这样一来在该选区深耕多年的其他政客难免有意见,经常会出现重量级政客在大选期间转换门庭的事情。

三,若要一月不得安竞选

梁实秋说过,“若要一天不得安,请客;若要一年不得安,盖房;若要一辈子不得安,娶姨太太。”同理,在加拿大,若要一月不得安,竞选。

一旦决定竞选,等于是开门过日子,柴米油盐酱醋茶样样都离不开钱。租用场地成立竞选办公室要钱;印刷制作宣传材料要钱;通过各种渠道增加知名度要钱;工作人员虽然都是义工不要工钱,但人家给你跑腿帮忙,就算不管饭,总是要在办公室摆点饮料零食意思一下,同样还是要钱。有人可能会问,作为候选人,政党的竞选总部不是应该贴补一点?这就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了。一来加拿大选举法对于政党接受捐款有明确规定。二来各个政党财力不均,像保守党代表工商业者的利益,收到的捐款自然可能会多一些;而新民主党的选民主要是年轻人和草根阶层,捐款上当然也不能指望太多了。再者说,竞选正是政党检验候选人实力的关键时刻,所谓实力的最主要指标就是筹款和动员能力。总部巴不得马儿又不用吃草又能跑得快。如果一个候选人不能在社区有足够影响、没有人脉、不能调动资源、不能募集捐款,只知道向上面伸手,那组织上要你何用?所以一旦决定参选,候选人真是调动一切人力,兄弟姐妹、亲朋好友、邻居同事、点头之交、三山五岳通通发动起来,有钱的捧个钱场捐点款,没钱的捧个人场做义工,反正定物料、发广告、打电话、扫街拜票等等都要有人帮手。虽然现在是网络时代,很多拉票都可以通过社交媒体进行,但选民还是希望知道候选人长得什么模样,要能见到活人握手寒暄聊几句博感情那效果一定会更好。

加拿大虽然资讯发达,但大选期间电视和广播的竞选活动只限于政党和党魁层面,不可能宣传到各个选区的候选人,对他们来说,大部分的拉票还是要在线下进行,具体形式有参加各种组织举办的政见说明会、派发传单、插广告牌、电话拉票、定点或上门拜票等等,其中最有意思的是插广告牌。

所谓广告牌,其实就是一面印有参选人名字和所属政党的木牌,两端有尖头木棍或铁丝可以插在松软地面上。候选人的义工在电话拉票时,如果对方支持该候选人,义工会询问对方是否愿意在他家的前院草地上插上该候选人的广告牌。一旦对方同意,一两天内广告牌就会插上去,大选结束后,候选人会负责收回广告牌。

一般来说,大部分家庭意见统一只会支持一个候选人,但有时候某家的草地上会同时出现几个广告牌,那是家庭成员各有所属井水不犯河水。有些小区的前院上大部分都是某位候选人的牌子,说明这里是他(她)的票仓。马路沿线属于公共区域,任何候选人只要有足够的人力和财力,都可以在那里插牌,所以有些交通要道,到了大选期间,两边密密麻麻的插满了各党候选人的各色牌子,其中自由党是红色,保守党是蓝色,新民主党是橙色,一路看过去倒也颇有视觉冲击力。但某些路段,不知何故,只有一个或者两个候选人的牌子,其他党缺席,这样难免会让还没决定的选民考虑西瓜傍大边。

牌子上的内容也有讲究,除了姓名,政党和颜色之外,有些候选人还会印上自己的标准照,当然都是经过PS修图之后的,比真人绝对要好看年轻不少。总的来说,能露脸的都是新人挑战者,连任的候选人自信自己已经在选区里混的脸熟了,基本不印照片。而从照片上也能看出各个政党,特别是保守党和新民主党的鲜明特色。保守党的候选人不分男女,基本都是中年白人,男的西装女的套装,看着就像商界精英或是职场达人,给人一种成功、稳重、可靠的印象。而新民主党的候选人来自各个族裔,白人不多,看上去也偏年轻。尤其是近年该党重视年轻选民,很多候选人都是二、三十岁的少数族裔女性,虽然看着养眼,但总给人办事不牢的担心。

常言说的好,有人辞官归故里,有人漏夜赶科场。虽然参加竞选一个月不得安,但每次选举的候选人从来不见少。近年来华人参政议政的热情空前高涨,虽然联邦大选华人的面孔还不多,但省级和市级的议员选举,华人从来不落人后。有些华人寄居的社区,到了选举,草地上插的牌子基本都是华人面孔和名字。去年多伦多某区市议员补选,候选人竟高达27人,其中华人就有8人,可见竞争之惨烈。

四,教育委员-参政从政的终南捷径

在加拿大要想从政,竞选议员是一条捷径。这里没有中国的“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的说法。体制中的公务员分为政务官和事务官,后者是铁打的营盘,谁上台都离不开他们;前者是流水的官,一朝天子一朝臣。所以经常会出现某位政治素人因为当选了议员,机缘巧合之下出任高级政务官的事情。

那么想成为议员是否有什么终南捷径呢?据笔者观察,成为教育委员(SchoolBoardTrustee)倒是一条。

多伦多教育局大楼

在加拿大,教育是省级政府的事务,但各省教育厅只负责制定和执行与教育有关的政策,至于学校管理的具体事务,则由各地的教育委员会(SchoolBoard)负责。教育委员会是管理各地公立学校的机构,由经过选举产生的教育委员组成。教育委员负责设定教育委员会的愿景、制定政策、分配资源并设定目标,推动教育委员会的计划和运营。

教育委员不属于政府公务员,没有铁饭碗,不算全职工作,收入也不高,但地位超然,作用也非常重要。根据法律规定,他们必须平衡社区的需求和教育部门的规定;与社区沟通和协商以制定教育委员会的战略计划;将教育委员会的观点和决定传达给社区,同时也将社区的诉求反映给教育委员会。一句话,他们是教育主管部门和社区之间的桥梁。这就使得他们和社区的互动非常密切。

教育委员的工作性质决定了他们必须和学区的所有中小学保持密切联系,参与重要问题的决策、出席各个学校的大型活动、帮助家长解决各种问题,回应他们的关切。而每当有新政策新规定新变化出台,比如疫情期间的停课通知、学校的抗疫措施等等,教育委员也会尽快通过学校和家长委员会等多种沟通渠道传达到所有家长。一个学区内有十几所中小学,每个中小学至少都有几百名学生家长,粗略估算,至少有几千个家长和教育委员保持密切联系。

近年来,两个头部政党自由党和保守党有“宁汉合流”的趋势,每次竞选时的政纲也没多大差别,无非都是在振兴经济、增加就业、基础设施、社会福利上做文章,作为基层选民来说实在看不出有什么不同。议员当选之后,无非每年搞几场派对,每季度发一张新闻小报向选民汇报成绩,基本没有存在感。所以教育委员一旦决定参加议员选举,其竞争优势是很明显的。有些人胸怀大志脚踏实地,担任教育委员的时候就留意深耕社区广结善缘,几年下来基本上已经和学区的家长们混了个脸熟。加上平时工作认真负责,注重家长沟通,及时回应家长的问题,有机会的时候帮帮人家,拿到这几千张家长的选票基本上就能锁定胜局,更不用说这些家长还能够影响到各自的亲朋好友。有些人脉深厚的教育委员,竞选的时候甚至还会有家长捐款或做义工。相比之下,竞争对手要从零开始发传单、打电话、扫街拜票让选区的居民了解自己,宣传自己的政纲,在起跑线上已经落后了。

近年来,不少华人政客利用教育委员这个工作作为跳板,成功进入联邦、省、市各级议会,相信将来教育委员的竞争也会越来越激烈了。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