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1843年上海开埠以来,这座城市迎来了西方的诸多新生事物,更逐渐成为中国人抬头看世界的首站。从1872年晚清政府派出第一批留美幼童30人从上海乘船赴美留学开始,更有后来19世纪90年代的赴日留学热潮,早期同盟会成员都参与其中,后来的庚子赔款留美运动,诸多清华学子也是从上海登上邮轮,去往大洋彼岸,可以说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风云人物很多都是从上海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他们为沉睡很久的旧中国带回了西方的革命思想和学习到的先进技术。
留学风气自上海开端,出去和回来的人们后来都成为社会精英,更多成为引领时代转型的中坚力量。在众多的留学运动中,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是近代史中的一件大事。1915年3月17日到1920年的12月底,先后有1600余人留学法国,他们中的先进分子,在留学过程中感受到了中西方社会文明的差距,也接触到了马列主义,逐渐梳理了无产阶级世界观,成为早期共产党人的骨干力量。
留法俭学会
据今天看到的资料显示,当年从上海乘船赴法留学的船票为200-400元不等,上海到法国的邮船每月通航一次,能容纳学生百余人。当时负责留学生接待工作的上海华法教育会设立专门招待所,地址是在今天的四川路延安路路口的全安栈。大部分学生从这里步行几十步就到外滩乘坐法兰西火轮公司的火轮到北外滩,再换上法国邮船,开启远渡重洋的艰辛求学之路。这就会提到上海的国际航运系统的形成历史,从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上海逐渐成为国际航运中心。在留学法国高潮的1919年和1920年,从中国到巴黎的航线只有上海和香港,因此对于大部分内地学生而言,要去法国必先到上海。乘轮船从上海到香港穿越印度洋和苏伊士运河,到达法国马赛,再换乘火车到巴黎,全程要40天。
上海到法国的航线
在当时黄浦江两岸的众多码头中,黄浦码头是留法勤工俭学的出发地之一,现在的地址是杨浦区去秦皇岛路32号东码头园区。1920年9月11日上午11时,年仅16岁的邓小平,就是从这里乘坐法国邮船,远赴法国马赛,开启他的勤工俭学之路,并在后来的勤工过程中认识了一起做工的赵世炎,初步接触到革命思想,从此走上革命道路。在他们当中更涌现出很多专家,如画家林风眠,音乐家任光,生物学家童第周,物理学家严济慈等,他们都是赴法留学参加勤工俭学。
当年的黄浦码头旧照
更多的则成为中国革命骨干,深刻影响力20世纪中国政治的走向,他们身居陋室,条件艰苦,白天做工糊口,晚上通宵苦干,吃面包喝白水,还要市场躲避法国警察的搜查和追捕,被捕甚至坐牢经常降临,正是这种艰苦的环境,造就了一大批优秀的久经考验的职业革命家。
今天的黄浦码头(秦皇岛路32号)
全景照片
关于赴法留学,他们从这里赴法留学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