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留学生遇难 山东大学留学生“学伴”计划为何引发争议?

行业动态2022-12-27 05:00佚名

打开网易新闻查看精彩图片

文风清扬

近日,山东大学面向中外留学生的“伙伴”计划引发争议。 有质疑称,2018年,山东大学“学伴”计划升级为一名外籍学生三名在校生,参与学生以女生为主。 校方表示,“学伴”项目实施后,受到学生普遍欢迎,“一对一”“一对三”被网友恶意曲解。

事实上,在国内一些高校,国际学生享受“优待”并引发争议并不新鲜。 去年5月,有网友爆料称,辽宁科技大学图书馆专门为教师和留学生设立了阅览室,普通学生不得进入。 因此,网友纷纷斥之为“可耻”、“歧视”。 尽管校方事后表示,阅览室并非专门设计,可供全校师生使用,但仍有学生向媒体反映,有过被“赶出去”或“被请出去”的经历” 进入时。

也是在去年,无锡职业技术学院被爆出强制大二学生搬到条件更差的老宿舍中国留学生遇难,给留学生留下好的宿舍。 而也正是这些被曝光的事件,让“优待留学生”成为一次又一次点燃网友情绪的话题。

有人认为,中国重点大学的国际学生比例不到4%,而欧美发达国家的大学普遍在10%-20%。 中国大学“国际化水平”太低,亟待迎头赶上。 国际化水平”直接挂钩。为此,教育部门可能将国际学生人数的增加视为一项政绩。甚至有人认为,“吸引全球优秀人才从事科研和就业,这些人才即使留不住中国留学生遇难,学成后回国,在本国成为东道国的栋梁,也会对两国关系产生积极影响。 在外交层面看不到财富。”

正因如此,给予留学生一些优惠或特权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在很多地方,留学生享受的超国民待遇远不止奖学金,还有以下令人瞠目结舌的特权:浴室。 有的还有专门的厨房和全套家电,堪比商务套房。 各大学留学生公寓的服务和管理比中国学生公寓更加细致。 更有什者,某大学还规定:“公费留学生每月可免费使用160度电和3吨水,超出部分按市场价收费。自费留学生必须购买电按用量计算,水每人每月可免费使用3吨,超出部分按市场价收费。”

但绝大部分教育经费由地方财政(地税)承担。 一些高校不仅对很大一部分留学生免学费,而且一年的生活费高达10万元以上。 相比之下,国内一些一流大学发给博士生的助学金仅为每月2300元,勉强够一线城市的生活费。 这种“偏袒一方”的做法,难免招来非议。 留学生享受“特权”背后的问题,引起了中国高校师生的普遍反感。

相比之下,其他国家大学的奖学金政策一般不会刻意偏向国际学生,尤其是公立大学。 许多国家的州立大学主要来自当地居民的税收。 很大程度上,州立大学首先要满足本州居民的学生,所以奖学金政策会偏向本地学生。 但私立大学多看学生在某一领域是否表现出色,不会刻意偏袒国际学生。

在这方面,美国其实是最成功的。 美国高校虽然也以营利为目的招收外国留学生,但主要限于本科以下阶段。 对于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的录取,美国高校普遍建立了非常严格的正向选拔机制,对申请者以往的学习成绩和科研成果有很高的要求。 20多年来,美国高校一直能够吸引中国一流大学的优秀学生赴美留学。 这种现象表明正向选择机制是有效的。 美国大学博士生管理高度规范,不可能让外国学生在学术要求上享有任何特权,一视同仁。

片面地把留学生数量当作政绩,是一种无视社会公平的危险价值取向。 中国的高等教育资源还不丰富,大多数年轻人没有机会进入一流大学。 以“亚洲最大的高考工厂”安徽省六安市毛坦场中学为例。 但是,我国非重点高中的高考总分却远低于毛坦场中学。 耗费大量国家资源,让“大官”在中国高校镀金,意味着剥夺了很多中国年轻人提升的空间,甚至是改变命运的机会。 用这种方式来达到所谓的“国际化水平的提升”岂不是很吃亏?

事实上,国际学生的学术要求应该与中国学生一样对待,这样才能产生对国家有用的人才。 只有提高准入门槛,引入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保障留学生教育的健康发展,才能让钱不白花。 留学生一些不合理的特权,该结束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