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留学生代表Uli(OLE)致辞华东师范大学供图
中新网上海12月15日电(陈静 徐新成)初冬的华东师范大学(East China )校园里欢声笑语,立洼河畔各式创意摊位装点充满异域特色的文化“花田”。 . 记者15日获悉,在华东师范大学举办的第十六届国际文化节“微博”上,数千名中外师生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体验了一场盛会。 一场文化融合的狂欢。
开幕式上,国际中国文化学院挪威留学生代表乌力(OLE)致辞。 他用流利的汉语热情洋溢地表达了对中国和华东师范大学的深厚感情。 “今年夏天,当飞机降落在上海时中国留学生遇难,我兴奋地大喊,‘终于到家了!’” 回到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文化节现场,吴莉难掩激动之情。
2020年初,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wuli回到了家乡,没想到这一别,却持续了将近三年。 在此期间,他一直与国内的老师和同学保持联系,希望有一天能回到国内的“家”。 疫情防控期间,吴丽一直在关注中国的入境政策。 他每三个月给使馆打电话,主动联系,等待最新消息。 “然后有一天,我终于接到了大使馆的通知,分离了将近三年,今年8月,我拿到了回国留学签证!”
在挪威的时候,因为时差的关系,乌里每天晚上6点睡觉,凌晨1点起床上网课。 为此,他几乎放弃了大部分的社交生活,但从未想过放弃学业。 家人朋友经常问乌力:中国真的有那么大魅力吗? 他回答说:“当然,中国有太多的魅力!比如: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美丽的风景、善良的人民……这些都是吸引我回来的原因。” 吴丽说,他很喜欢中国菜,回国之前,他已经列了一个清单,想做的事情。 比如去重庆吃火锅,去青岛喝啤酒,去西安吃面条……在挪威的时候,他会为家人做中国菜,比如猪耳朵、红烧肉,带领家人了解和体验中国文化。
2021年,华东师范大学庆祝建校70周年,乌力在挪威的一艘船上挥舞着华东师范大学的旗帜。华东师范大学供图
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教育中心主任黄美旭介绍,吴莉从高一开始就对汉语和中国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高中毕业后,他不远万里来到华东师范大学求学,以求更深入地了解中国。 她说:“相信每一位接触过wuli的老师和同学,都能感受到他对中国文化发自内心的热爱。”
2021年,华东师范大学迎来建校70周年。 为表达对学校的思念,他在挪威的一艘轮船上挥舞着华东师范大学的旗帜,为师范大学送去来自北欧的祝福。 “很高兴能够回到美丽的校园,见到熟悉的老师和同学。我的心永远在华东师范大学,在中国。” 吴丽告诉记者,他在场,在远方。 挪威妈妈接通了电话,希望有一天妈妈能亲自来到华东师范大学校园,见证他学习和成长的地方。
据悉,2022年,华东师范大学留学生总数将突破5000人,来自130个国家和地区。 学校采取多种措施保障在校国际师生的安全,切实解决他们的生活和学习问题。 学校组织中外学生“新知识”计划云端交流、中外学生云端牵手等活动,缓解回不来留学生的学业压力和困难去学校; 学校建立了联系人制度,第一时间响应学生的需求反馈和解决。
除国际文化节外,华东师范大学全年组织30余场学术文化活动,如:学业提升计划、商业计划书大赛、职场视频系列等活动。 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吸引了近千名国内外学生报名参与,不仅帮助学生提高了学习和实践能力,也增进了国内外学生与学校的互动和联系。 .
据了解,未来华东师范大学将进一步探索后疫情时代国际教育交流新形式,助力推动我国优质教育发展,搭建多维平台中国留学生遇难,促进人文交流中外互学互鉴,为留学生讲好中国故事。 ,传递中国声音,向世界呈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用完)